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环保意识的增强,目前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量逐年攀升,用电量占比逐年增加,截止2022年5年,新能源已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0%。
关于新能源的行业趋势
由于风电和光伏系统的分布式特性,新能源领域公司需要进行大量的电力传输和管理工作,但这类发电项目基本属于场站级别,选址一般相对偏远、地理位置分散,且数量不断增加,导致运行维护困难、远程设备故障分析不便、发电量优化受限日益凸显,面向单一场站的管理本质上难以满足对新能源发电的高效、安全、可靠、经济的要求;
因此新能源领域公司都会建设新能源集控中心,通过集中监控、管理和调度实现对多个场站的统一管理,在提高新能源发电利用效率和发电量的同时,实现运维成本的不断降低。而受制于较多的场站接入数量、偏远建设位置、海量数据的分析与传输、实时监控与故障诊断等需求,新能源集控的运营管理又将成为新的挑战。
举例:某发电集团拥有数百个光伏/风电场站,为提升场站级设备巡检/功率预测/趋势分析/故障告警/指令下发,明确在数十个省就近各自承建新能源集控平台,通过大数据、物联网、时许数据库等应用提升下属所有场站的生产效率。
新能源集控的建设目标
在过去,传统集控中心的系统往往独立部署,调试及交付周期长,数据共享与扩展不便,资源利用率不高,难以实现统一维护和简易管理;如今,新一代的能源集控中心将适用于风/光/储、陆上/海上等多种离散场站的集中式运行管理;该新能源公司通过云原生、大数据、物联网三驾马车将新能源相关系统围绕应用自动化管理、数据共治共享,更好地推进场站“无人值班、少人值守”管理模式落地,最终提升生产人效,从而打造新一代高效的新能源运营数字化平台。
新能源企业在该场景下的痛点
业务维度:为满足监控/测量/计量/调度的时延、管理合规、及数据安全等场景要求,新能源集控建设需引入大量新型应用,该类应用基本实现了容器化及微服务改造,少量传统业务则保留了虚拟化,初步实现了从“资源管理”的传统模式进化到“应用驱动”为主的管理模式。
管理维度:在新能源集控这样的分支机构的交付场景中,由于现场条件有限,现场技术支持人员配置不足,无暇兼顾复杂基础设施的管理能力 ,而新能源集控就是以数字驱动业务进行可视化管理,对数据安全及可靠性要求较高,因此需要一套稳定、可靠、易维护的云原生基础设施。
成本维度:由于整体规模涉及全国性部署及后续运维,对于降本增效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,若以传统服务器+虚拟化+容器+集中式存储,建设成本依旧居高不下。
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,ZStack Edge云原生超融合凭借其在通用x86/ARM服务器上的创新融合技术,集成了“容器+轻量化虚拟机”双引擎并行运行模式,实现了高效协同。该方案内置分布式存储、应用市场、一键运维、安全灾备等能力,显著优化了成本结构,减少了传统虚拟化带来的额外开销,同时在架构设计上精简调度层级,提升了运维效率。这一整套体系与新能源公司的IT基础设施升级需求高度契合,故某新能源公司采用ZStack Edge云原生超融合作为新一代IT基础平台,作为其实现整体转型的坚实基础。
通过和ZStack Edge云原生超融合双引擎的适配,新能源公司重塑了新能源集控的基础设施管理和运营模式,一步到位解决虚拟化/容器化业务并存交付、统一运维、降本增效等问题。
成本方面:基于标准化云原生超融合,通过一套轻量化云原生平台统一了交付到运维的标准,实现了业务级开箱即用,交付人天及资源开销整体下降35%以上。
业务方面:基于容器/微服务架构,无需部署操作系统/软件依赖环境,应用一键发布/更新,结合分布式存储特性,实现了业务级高可用。
运维方面:云原生超融合平台具备主动巡检及故障自愈能力,有效降低了新能源集控现场IT运维门槛,为现场人员的管理体验带来了质的提升。
据悉,ZStack Edge云原生超融合于2023年6月率先发布,并在7月份,首批通过可信云“超融合面向云原生场景技术能力”评估。作为云原生超融合的代表厂商,ZStack也深度参与到信通院《面向云原生的超融合平台技术能力》标准制定中。